close

《觀查》

十里洋場成了南京路步行街,霞飛路早已改名淮海路,置身在時空錯亂卻又協調的氛圍裡,我時時錯覺這些繁華是虹影筆下筱月桂用三個黑道男人創下的《上海王》。
不過印象裡該是優雅有禮的上海人,在文化大革命之後翻了兩翻,把過去講究細節禮數給忘了,在浦東還能看到被刻意訓練的服務生親切週到,其他地方,吐痰的、亂開車的、大小聲的,成為上海生活的一部分。倒是追求時尚和歡娛的習性還留了下來,上海人百年來沒有拋棄的本色。

雖然老上海風味不再,但不可否認,這裡依然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,無論從政經或文學的角度看都一樣。法租界和外灘的老建築,還依稀有二三0年代的味道,而多倫路、張愛玲、魯迅故居,在在提醒這裡是文人盛產地,尤其走進多倫路,200公尺的街道,卻看盡上海灘百年萬象,很讓人有一種莫名的感動。
 
而今的上海,成為內地人和外商淘金的夢想地,有辦法的來做生意,沒辦法的來幹苦力,大家都想在這個變化多速的城市裡參一腳。身為金磚國之一的入口城市,這裡的確有無限可能,尤其在奢侈品的消費上,價位高得令人咋舌,只能說,這也是上海人追求高檔的本色,百年來同樣沒有改變。

我想,欣蕙如果來這裡開內衣店,應該不賴。

《縱情》

晚上,誤打誤撞去了女人香,卻也藉此体會了台商的夜上海。百樂門裡婆娑起舞的身影不再,取而代之的是KTV的喧囂,觥籌交錯的歡鬧,大廳裡小姐穿得整齊,小包廂裡自然另有風情。台商們隻身到異鄉奮鬥,下了班後的無聊、無奈、想家,所有五味雜陳的味道一股腦的全上來了,怎麼辦呢,來這裡喝喝酒、找人聊聊吧!

一個男性朋友曾經跟我說過一個「男人絕對壞」理論,再看看眼前這四男六女,在聲光助陣下划拳、喝酒、擲骰子,突然懷疑柳下惠只是一個虛擬的人物。要不偷很難,只看要偷到什麼程度,以及偷完以後有沒有把嘴擦乾淨吧。

《美食》

都說上海的美食獨樹一幟,我們走到哪吃到哪,一嚐之下果然不凡。飲食層級跟著上海文化走,分為頂尖級和平民級,獨獨沒有中間價位。  

頂尖級的如綠波廊的眉毛酥、精腿小粽;小南樓的糖藕、鰣魚,前者精緻爽口、後者是宴客大餐,上海人對飲食的講究全在每盤精緻雕琢中。而吳越人家的菜飯、炒年糕,城隍廟的蟹粉湯包,屬於平民消費,但口味一樣道地,沒胖個兩三公斤回來算客氣的了。

我最喜歡的還是路邊的小吃,一盒小湯包、一串烤肉串、一個蘿蔔絲餅,兩三元人民幣,反映出最真實的庶民文化。我買了「滋然」回來,這種新彊烤肉串上特有的香料,竟然在上海吃得到,硬是拗烤肉攤賣了些給我。旅行各地,我喜歡買些當地的調味料回來,打開櫥櫃,好像就立刻又和那裡連上了線。

口舌間的記憶,是旅行裡重要的一部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cia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