娘從新竹打電話來,說很想我。
「老娘好久沒看到你了,二十天了。」
「真的哦?」我心裡想著,有這麼久嗎?.....
「嗯,上次看到你是上個月二十一號。」
「哦!有這麼久哦!」 哇!真的假的啊?算這麼清楚...
「有,二十天,娘好想你哦,嗚嗚嗚.....」然後她就哭了起來。
拿著話筒,我先有幾秒錯愕,然後一種不捨的情緒湧上來,又覺得這個娘怎麼這麼可愛,想笑,卻發現自己在鼻塞。只好拿出一貫技倆,趕快耍寶說笑話逗她,她才破涕為笑。
《跟女兒撒嬌的媽媽》
想想,的確是有二十天了,一直維持著兩三週就回家一趟的習慣,即使沒回去,兩三天一通電話也少不了,不過前陣子出國一趟,娘很久沒聽到我的聲音,難怪她想我了,還把日子算得這麼清楚。
我週末要上班,娘說,那我下週一來找你好了,吃下午茶,抱抱你就好。
晚上躺在床上,娘的聲音像被設定成重覆播放的CD,一直響在耳邊,關都關不掉:「娘好想你哦,嗚嗚嗚.....,娘好想你哦,嗚嗚嗚.....」聽到後來,那個嗚嗚嗚好像從新竹跑到台北了,我的枕頭濕了一塊。
隔天早上我就決定改變行程,週日本來另有公務,不過敵不過那片重覆播放的CD,很不好意思的跟對方改了時間,然後直奔回新竹。回到家,一進門,娘就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,當然還順便附贈一把眼淚,搞得我也鼻酸起來,差點涕泗縱橫。早就知道她看到我會哭的,我也早就預備好了老萊子的把戲逗她,說了一堆出國時的笑話,不到一分鐘她就開心了。在大愛連續劇的心態時要演老萊子真難啊!我突然覺得演員真是了不起。
《愛你在心口常開》
我把這段小日記放在我的網站上,意外引起很大迴響,一些平常不出現的朋友都上網來留言了;有的說我娘真是可愛,有的說我們母女感情真好,有人說沒想到媽媽也可以跟女兒撒嬌,更有一個朋友只留了一句話:「羨慕夢萍的娘會主動表示想女兒......」
看了這句話,我的感觸很深。中國人含蓄,很多感受從不放在嘴邊,尤其是感情的事,彷彿說了就會見光死,即使思念對方,也默默放在心裡,任憑那份感覺在心裡難受得要爆開,也不願意找個出口,去告訴對方,我很想你。結果呢?被想的不知道,還以為你都不關心我;想人的呢,無論撐到自己多難受,還是沒辦法拿起電話,表達一份思念。
但很奇怪的,對於小孩子,我們的表達就直接多了,看到孩子,我們會直接抱抱他,或摸摸他們的臉;而類似「你好可愛哦!」「今天穿得好漂亮!」這種情感的言詞,也從來不會不好意思說。可是為什麼當孩子變成青少年之後,這種表達就退縮了,好像沒有端個架子,就無法維持做父母的尊嚴。久而久之,父母說不出對孩子的感情,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耳濡目染,也沒學會表達對父母的孺慕,家人就變得不習慣親近。
留言給我的朋友,和大多數人有共同的成長背景,唸到大學時就離開父母,獨自北上求學。她和母親從小相依為命,感情極好,不過她外出求學後,母親幾乎從不主動打電話給她,直到母親過世,她從來沒有聽過母親表達對她的思念,遺憾就永遠留下了,因此看到我的小日記,才會感觸良多。
《能陪伴父母是一種幸福》
人類的孺慕之情,應該是不分年齡的吧!經常見面的家人,或許一個微笑、一個擁抱,就能表達對彼此的愛;而分居各地的,拜通訊便利之賜,我們其實有很多方式向家人表達思念,一通電話、一個簡訊、甚至MSN上的ID,都可以傳遞一份溫暖,而那個溫暖,可以一輩子受用、一輩子不遺憾。
那天回家,只有一天的時間,我牽著母親的手,陪她上街走走,我們買東西、吃小吃,她像個孩子一樣,對櫥窗的衣服品頭論足,路邊一個小攤子也駐足良久,有時三姑六婆的聊辦公室的八卦,有時拿父親的糗事出來笑一笑。到了晚上,她累了,本來想等她睡著了再回家,沒想到她興緻高昂,話匣子關不了,我索性躺上她的床,兩個人又從十點多聊到十二點多。我突然覺得這個景像真熟悉,真像是平常陪我兒子睡覺,對他說床邊故事一樣,只是今天晚上,身邊這個人換成了我娘。
聊了兩個多鐘頭,她終於真的想睡了,一向不喜歡跟人睡的她,我躺在旁邊,她竟也泰然自若、哈欠連連。我摸摸她的臉,哄著她睡著,才在半夜驅車北上回家。今天我好像不是當女兒,好像是當了我娘的娘。能哄哄父母是幸福的,但幸福太多了是會滿溢出來的,我的幸福真的太多了,開車回家的路上,幸福多到不停的從眼睛溢出來。
我娘用一個很可愛的方式教給我溫暖,我想,以後我兒子也會有一個經常吵著想他的娘。
文.林夢萍《行天宮通訊122.五倫有情天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