爬山這種事很討厭,走到太硬的路時,就在心裡os幹嘛虐待自己;不過一走完又覺得身心舒暢,盤算著下次何時還有假。
這次跟亂集團的半嶺水圳步道─>紗帽古道─>天母古道o型縱走,就是這種典型心得。
和姐妹們到小涼亭跟其他亂友會合,一下車就嚇一跳,這麼多人哪!還來不及反應過來,就跟著大家沿小徑上行了。這段半嶺水圳步道,兩旁有幾戶農宅,回頭向山下望,很舒服的農園景觀。沿路大多沒有蔽蔭,上回爬蘭嶼天池學到帶傘的經驗,這次可全忘了….
小徑中穿梭約十多分鐘,走到紗帽路,從大埔登山口上紗帽山。這段一公里的登山階梯就很硬了,我們前前後後的走著,不時停下來喝水,約莫每200公尺就要歇歇腳,亂友也三三兩兩的休息著。這一公里的路,花了近一小時才爬完,階梯真是天敵,陽明山系不知是不是階梯特多。
太子亭在小徑約900公尺處,據說建於日據時期,有山友靠在廢棄的石柱旁看書,畫面頗怡人。我前前後後看了半天,看不懂圓形平台當時的功能,回來看了登山前輩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,裡面有精彩的分析。是啊,古時候的皇族們除非真的樂於流大汗,不然我猜他們不會自己走上來,要上山也是坐轎子上來的。
到了紗帽山瞭望台,我真的相信皇族很有可能是被抬上來的,180度的視野,遊客中心和中山樓就在對面山腰上,山頂和天際交界處,被層層白雲掩蓋了。從這個角度看中山樓特別妙,建築背倚七星山,兩側環抱的山勢在風水學被認為是左青龍右白虎,當初就把中山樓蓋在「龍椅」上了。記得以前國民大會開會時,大家都以進「龍椅」為苦,不僅耳聽誦經聲,還要鼻聞硫磺味,每次一待一整天,下山時都像打了場仗。然事隔多年,從紗帽山俯瞰中山樓,勾起的回憶仍是美好的。
山上吹起涼涼的風,亂友拿出水果分享,我還在神遊中山樓;在這麼好的景緻下,實在有點捨不得走。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拿起相機留下回憶,如果以後老了再上來,除了想起中山樓,大概還會想起蘋果、柚子、火龍果,還有耍寶的姐妹們。
再往前山公園的方向走就輕鬆多了,大家走走聊聊,差點錯過紗帽山古墓,藏得太裡面了,要不是看到旗桿座,就完全忽略了它的存在。下山很快,不到半小時就下到前山公園。續往遊客中心的小路走,這裡的景觀又和前面不一樣,沿著溪邊步道走,有時是臥虎藏龍的竹林,有時又是像九寨溝的松溪(多謝施兄告知名稱)。然後,不知怎麼轉啊轉,竟然轉到了天母古道,真妙,這要是讓我自己走,肯定大迷路。
走到天母古道已經五點十分了,秋季天黑得快,人幾乎要和夕陽一起下山。大夥急急前行,半小時就走完了天母古道,天色也暗了,照片幾乎都拍不起來,只記得沿途有夕陽、有猴子…..的標誌,有松鼠,還有沒見到的翠峰瀑布。
我不貪心,下次再來,即便是邊走邊在心裡OS。
照片行旅記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