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下午四點,太和殿還沒營業,附近街巷就傳出陣陣濃厚的麻辣香,不用地址,靠鼻子就能找到太和殿。

和沈琬在殿裡碰了面,她腳步輕快的帶我們進入鄰近一家咖啡廳,熟稔自在的點了茶,宛如只是走到她家的另一個客廳。這是沈琬給人的第一印象:親切自然、胸懷大度、活潑樂觀,應該也交遊廣闊,因為應該有很多人樂意和她做朋友。

很難用一個身份描繪沈琬,她的角色很多,落差也頗大。喜歡吃麻辣鍋的人,知道她是太和殿的老板,香港影劇圈的人常在她店裡出沒;喜歡聽廣播的人,知道她是多屆金鐘獎與文建會優良節目獎得主,在中廣和央廣都主持過節目;而對嚕家來說,她就是那個說話很快、問題很多、一度是大哥眼裡的搗蛋份子、卻懂得帶領團隊合作的八期沈琬。

〈喜歡挑戰創新〉
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畢業,沈琬原本學以致用,在中廣和央廣做節目,期間原本有機會到美國唸書,不過沈琬認為,既然在廣播界耕耘了三年,至少該為工作留點痕跡。基於這個理念,她果然在廣播界交出亮眼的成績單,抱回金鐘、也獲得文建會優良節目獎的肯定。不但對這些耀眼的過去,沈琬很低調,她說,英雄不論當年勇,每年得獎沒什麼了不起,追求新點子才是她的目標。

當了十年廣播人後,沈琬覺得,人生應該不斷充實,接受新事物,廣播做夠了,她開始希望有點新嚐試。來自香港的她,因為愛吃懂吃而研究麻辣鍋,十多年前在台北市信義路四段開了太和殿,堅持港式的麻辣勁道,鍋底全採新鮮朝天椒煉製,加上熬煮六小時的高湯。顧客吃出口碑後,吸引不少名人上門,尤其是港星劉嘉玲、梁朝偉、鄭秀文等人,每回來台必然報到,太和殿的名聲也越來越大,成為信義路上的創業傳奇。

事業徹底轉型,而且兩個十年都有漂亮的成果,沈琬的解讀是除了自己付出努力外,還靠老天的幫忙。「所有事都是天助自助,得獎只能算是畢業證書,我可能不是偉大的人,但是希望過得有聲有色。為自己做些什麼事,是寫自己的歷史,所以我喜歡創新、喜歡挑戰,做做不一樣的事。」

開太和殿,學著當老板,沈琬說,過去在嚕家的体會和學習,有效的運用在經營上。「我是從香港來的,香港人比較冷漠,過去我也沒什麼機會和別人生活。不過經過那段在山上、在爛泥裡過生活的日子,我体會到很多事是需要朋友幫忙才能完成的,而且吃過苦以後,視野就開闊了,再面對任何事情,就覺得沒什麼好怕的。」從嚕家中体會團隊榮譽的重要,沈琬落實在太和殿附近的店家身上,她說,如果每家店生意都好,整條街自然興旺,因此她串起左右店家的感情,幾年來共存共榮,大家不但相互照顧生意,彼此還成了好朋友。

〈胸懷廣闊〉
不只對鄰居有真誠的善意,沈琬對社會也有很大的關懷,她關心政治環境、教育議題、孩子教養問題、社會亂象,每個面象都有很深的感觸和見解。她認為很多大環境的不足,需要靠民間力量來做,而具有一群熱心人和服務精神的協會,就是最適合扮演社會關懷角色的團体。

談到協會,沈琬的話匣子幾乎就沒停下來,她說,嚕家的存在是天意,是要做更多回饋社會的事;協會不只會玩、還是個會思想的團体。雖然救國團的定位和角色隨著時代變遷而轉變,時下年輕人能接觸救國團的管道和熱情可能也大不如前,但她認為不妨從協會做起、深入校園,讓學生直接接觸嚕家,知道有這個團体的存在,進一步感受協會的服務精神,才能灑下更多種子。

對外的部分,沈琬認為協會可以增加更多公益性質的活動,例如做些社區服務工作,從每個人週圍的生活環境做起;或者帶著在校生,每年寒暑假到偏遠地區幫助教育資源不足的孩子,她覺得,對孩子的照顧關懷尤其重要。「孩子是未來的希望,這些幼小的心靈越早感受到團隊的愛,對他們將來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影響,他們會把這種精神延續下去,永遠不息。」沈琬笑著說,如果自己中了樂透,就要把獎金分成四份,一份給週遭需要幫助的朋友,另外三份用來照顧老人、小孩和植物人。

對內的部分,除了現行的五大聯誼隊外,她建議可以辦些工作講座,讓老期和小期有更多接觸機會,也一起分享生活經驗。她還希望每個嚕家人的資料照片都能在協會內建檔,萬一哪天有人走了,我們才有更多力量去思念他的存在。「人生總有起伏,只要是嚕家的一份子,好壞都有貢獻,就不會被遺忘。我們不需要到最後才給他最後的祝念,應該替我們的一份子做更多事。」沈琬說,如果有人走了,應該把他的生平照片都收集起來放滿靈堂,或拍成影片讓大家都他的人生有全盤了解,這樣去向他敬禮才有意思。

〈一直向前跑〉
喜歡自我挑戰、保有樂觀感恩的心,沈琬的口頭禪是「不用耽心」,而且在人生路上一直向前跑。下個十年想做什麼?想再唸博士,也想參與更多公益活動。「書讀得越多要越謙卑,我只是希望有更多理論證明我要做的事。賺錢是很重要,但也不是絕對的,錢賺得再多,新台幣上也不會有你的名字。」

「活著,要講求每一天的意義,今天能活下來的原因,是不知道明天是什麼。明天不是我們能主宰的,人生只有一條路,怎麼体驗,就是人生的學習課題,所以每天要積極的過,要做個幸福的人、對人生不後悔的人。當我們的人生很豐富,又有力量做很多事的時候,是一種快樂。」這是沈琬的人生觀。

下次到太和殿,看到一個說話俐落、腳步輕快的身影,那就是沈琬了,別忘了和她打個招呼,相認一下,不但你的嘴會麻辣,你的心更會又暖又有活力。

〈沈琬小檔案〉
八期,銘傳大學傳播管理學院研究所
曾任中廣導播、節目主持人;央廣及亞洲之聲節目主持人
著有「我的悲傷是你不懂的語言」一書
現為太和殿負責人

採訪後記:採訪媒体人──尤其是像沈琬這樣的資深廣播人,真是一份蠻讚的工作,因為不用發問,她就可以滔滔不絕,把所有的重點都說完,我只要忙著寫筆記,不需要忙著想問題,因為有時候連插話都很困難。
很少有受訪者在一開始就直接關心協會的現況和發展,但在兩個多小時的訪談中,沈琬卻是用了近四分之三的時間主動在談協會,問協會欠什麼、能幫上什麼、未來該怎麼走才能對社會有些貢獻和助益.....,談她自己的部分反而很少(當然也是因為我找不到空檔提問)。這證明了許多嚕家人雖然不常出現,或許因為近鄉情怯,也或許因為在協會找不到共同的語言,但他們心裡某個角落裡還是替這個團体留了個位置。
我想這些人都是潛水艇吧,在深海默默的游著,或支持或觀查的看著協會的發展,某個天利地利人和的時間點到了才會浮上水面。現在有一艘潛水艇浮上來了,對協會來說是很大的鼓勵,她後面還牽連著一艘艘潛水艇,或許終有一天,都會接連露出水面的。

2004.03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cia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